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河南建业赞助商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河南建业赞助商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一
从上世纪90年代中国足球职业化开始到现在,河南建业是唯一一家没有改名和转让过的俱乐部。胡葆森扛起了河南足球的一面旗帜,他的坚持和努力是有目共睹的。
但如果说河南建业每年亏10个亿,那就有一点太夸张了。河南建业投入最多的一个赛季是9个亿,前几年也就几个亿而已。在贾秀全时代就更少,每年都会甩卖掉几名年轻优秀球员。
而最近这些年平均下来,河南建业每一年可能会亏掉三个亿左右。可以说跟10个亿还差得很远,胡葆森这样说,不过是给河南省政府施加压力,希望他们给自己更多的优惠和支持。
河南建业从来就是一支小投资的俱乐部,和上海上港4年投入70个亿不能相提并论。更重要的是河南建业俱乐部的管理一直显得非常业余,缺乏专业化,更缺乏长远规划,这才是真正值得深思的问题。
二
郭广昌投资狼队后,宣称自己赚到钱了。这很大程度得益于国外职业联赛的成熟程度,而不能说明其他问题。欧洲的职业联赛存在了近百年,已经非常的职业化了,他们有自己的盈利模式。
欧洲的俱乐部的收入主要有门票、电视转播收入和其他纪念品销售收入构成,他们有非常成熟的盈利模式。更重要的是他们有非常悠久的足球文化,球迷们愿意为足球和俱乐部投入。
再加上欧洲的五大联赛专业水平太高,他们是全球的知名赛事,每年的电视转播收入都有很多。在赛季结束后,俱乐部往往还会组织球队参加一些商业比赛,又能帮助俱乐部增加一些收入渠道。
比如武磊加盟了西班牙人队,就在网上带动了武磊球衣的销售数量,进一步也引发了周边纪念品的销售热潮。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中国球迷看西班牙人比赛的热情,间接推动了电视转播收入的增加。
三
河南建业目前的现状,一方面是局限于中超大环境,另一方面也是自身运作的问题。河南建业投资足球这么多年,却从来没有考虑过,组建自己的青训体系,通过培养和转让球员来增加俱乐部的收入。
当然中超的大环境确定了俱乐部的走向。中国足协朝令夕改的政策让中国足球的发展变得扑朔迷离,俱乐部的投资和发展,也不可避免受到了很大影响。
更重要的是河南建业俱乐部缺乏长远规划,一直是被动的跟着足球大环境在走。随着中国球员年薪的水涨船高,俱乐部的投入就会大幅增加,给投资方构成了很大压力。
如果河南建业,早些年立足于河南庞大的人口搞青训,建立足球学校,显而易见不会是现在的这个样子。一来不会缺乏足球人才,二来也可以通过转会赚到不少钱。
谢邀!这谁的过也不是!
这只是算账的方式不一样而已!
中超赔钱吗?确实赔钱!
我们以2016赛季,中国足协还没有下达“限薪令”为例。
2016年中超总体支出92.38亿元,总体收入 87.33亿(含投资41.4亿元),一共亏损5.05亿元,若不含投资,亏损总额高达46.45亿元。其中恒大、国安和鲁能名列亏损前三名。
所以说,事实上,目前中超是没有盈利的俱乐部的!
但是2018年,上海上港发布的财报显示,上海上港俱乐部盈利近5000万元。2019年的财报显示,上海上港盈利180多万元。所以,上海上港目前是中超唯一一家宣布盈利的俱乐部,而且还是连续盈利的俱乐部。事实真的是这样吗?
当然不是,专业的财务人员给出了答案!
上海上港俱乐部盈利的消息来自于上港集团的企业年财报。上海上港集团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(SIPG FC)年全年营业收入为20.76亿元,营业利润为-1822.5万元,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4998.78万元。而据了解,上港足球俱乐部2017年上半年净亏损5.73亿元。实际上上海上港俱乐部仍然是亏损的,而且算的上大的亏损。就相当于,你花100元,买了某公司一半股份。现在这个公司股票市值1000元,而公司负债2000元。你得财报可以做成你有500元的股票收益,当然也可以做成你有1000元附有连带责任的债务。
当然,上港集团在2018年终将广州恒大推下王座,称为2018年的王者,不过却被部分球迷戏称为“60亿求一冠”,就是这“60亿求一冠”也不知道令多少俱乐部羡慕。
具体到中超俱乐部,亏损那么多,为什么还要做下去呢?
2013年,许家印在恒大的年会上讲的一席话,说出了实际答案。
当年恒大总投入约10亿,广告及票房收入约5亿元。但是恒大品牌上涨约30亿元,各地媒体以及中央台的版面、频道资源如果转化为金钱的话,约20亿元。君不见,当初广州恒大投资足球的时候,还仅仅是一个广东知名的房地产商,销售额远远不如碧桂园、万科、万达等,短短10年时间不到,2017年,广州恒大占据全国房地产企业的头把交椅。你说这里面足球的推力有多大。相信随着恒大多元化的发展需要,广州恒大淘宝的投入不会减少。
建业为何喊苦,因为建业是扎根河南市场的,建业在河南市场的品牌度已经够了,再做也没有大的突破了。所以,他的附带收益就低于恒大,他就变成了纯投资了。所以胡葆森会喊苦,当然,这是含给球迷听的。因为以建业的追求和成绩,实际,应该达不到每年10亿元的亏损,要知道建业的球场是自己的,建业1000万欧元以上的外援都很少买,而且还卖了不少人,况且这两年足协还有限薪令。因为数据显示,建业2016赛季投入1.2亿元,收支平衡。要知道2015.2016赛季在贾秀全的带领下,是建业近些年成绩最好的时候。当然,也有可能是算法不一样!
2009
国安和耐克早有间隙,2009年耐克第一次赞助中超时,北京国安就明确提出,耐克的现金赞助金额较少。
当时大连实德与北京国安,球衣赞助商都是阿迪达斯,大连实德总经理袁望中没有正面回应与阿迪达斯合作涉及的金额,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总经理李小明则向《第一财经周刊》明确表态,“两家公司提供的装备价值差不多,但在现金赞助上,阿迪达斯至少是耐克的1倍多。”
最终,耐克作出了让步。耐克要求中超2009赛季要确保至少12支球队身着耐克装备出现在赛场上。
2019
10年30亿的赞助合同,22亿是球衣球鞋等运动装备,8亿现金形式。扣除足协管理费,那么每支球队,每年能拿到400万左右的人民币赞助。再加上赞助装备。
我们可以看看其他球队的赞助金额,做一下对比。
2016年,Under Armour与UCLA签下美国大学体育史上最贵的装备赞助合同——该合约从2017年7月正式启动,总共为期15年,价值高达2.8亿美元。在此之前,历史最贵合同来自于耐克与俄亥俄州立大学,时长15年,价值2.52亿美元。
一个大学,都是业余球员,没有薪酬,年赞助费用逾千万人民币,中超2016年球员薪酬就近40亿,结果只能分到400万?
俱乐部妥协?
当然也许足协经过公开招标nike这个数额已经是最高的了,或者只有耐克愿意赞助。但是其他俱乐部尝试过自主招商吗?
中国足协财务咨询顾问商普华永道公布2016赛季中超俱乐部总收入:70.82亿,平均收入4.43亿;总成本110.14亿,俱乐部平均成本6.88亿。(单位人民币)。
2016中国足球发展论坛的数据显示,2016赛季中超保级球队平均投入5.7亿元人民币。
从以上数据,可以看到,2016赛季俱乐部平均成本6.88亿,如果想经营一支中超保级队,需投入5.7亿。
400万或1000万对比5.7亿或中超球队的投入,都是杯水车薪,个人揣测各家俱乐部既然肯定得不到想要的结果,何必再和足协纠结,毕竟当年耐克也算雪中送炭,送个顺水人情给足协和耐克,就完了。
为啥只有国安反对
因为国安骨子里就有反权威的传统,2004年黑哨周伟新判罚了一个莫须有的点球,引来的中国职业足球第一次罢赛,国安在赛场上反抗了裁判的权威,接下来场下与大连等球队组成G7联盟反抗足协的权威,国安也是联盟中唯一国资背景的俱乐部。
不喜欢看中超任何队踢球,包括国安,但是喜欢国安这支球队,管你Y是谁,不服,就是干!
会的!
这件事情要从今年5月份说起,8亿支票+22亿装备的“低价”,中超联赛与耐克续约了10年。消息一出,北京国安俱乐部就表达出不满,并提议要自主招商。
耐克方面也立刻采取了补救错失,与国安队进行了多次协商,最终答应帮助“御林军”单独设计球衣,设计师也是从美国总部调来的。同时,耐克也对国安队的市场价值高度认可,承诺会再评估国安队的商务诉求。
但是,耐克并没有履行相关的承诺,这就有了“御林军”不得不做出决定:全面暂停与耐克品牌的商务合作事项,并已启动有关运动装备外部供应商的招商程序。也就是说,国安队甚至将不会向耐克订购下赛季的装备。俱乐部方面的“口径”是:只要条件符合标准,任何运动装备品牌都可以加入到招商中。
由于耐克方面没有履约,国安队的决定也有难言之隐。而说白了,就是钱不到位。以耐克的10年赞助8亿现金为例,扣除了联赛经营费用后,各支俱乐部每年到手的支票仅有300、400万。毕竟,“御林军”的品牌形象摆在那,高层自然无法接受。
不过,国安队一旦更换了球衣赞助商,很有可能会遭到中国足协的处罚。《中超联赛商务管理规定》第37条:各中超俱乐部的全套训练和比赛装备由中超联赛赞助商同意提供,所有俱乐部工作人员、教练员、球员在与中超联赛有关的场合中必须穿着赞助商统一提供的装备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河南建业赞助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河南建业赞助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